2017年2月28日
新春伊始,投资市场也随着新一年的开始进入了新的思索与探寻。传统行业如何面对产业升级的挑战?前沿科技又有哪些令人激动的创新成果和商业机会?在业界,高瓴集团坚持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的投资逻辑让人印象深刻。长期以来,高瓴集团都在通过资本和应用资源对接的实践,给产业带来前沿技术的实质性推动。
日前,高瓴集团在北京举行了“为卓越而生——高瓴集团2017年中国企业家峰会”,携手各界商业领袖和产业代表,共同探讨如何做一个价值创造型的企业家,如何打造创新型组织与队伍,如何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下建立企业真正的护城河,把技术更快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助力中国经济腾飞。

注重对创新基因培育 助力企业建立护城河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创新驱动”成为当下众议的热词。2017年多地两会中都提出创新驱动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激发增长动力和市场活力。
一直以来,高瓴集团以“做企业超长期合伙人”而闻名,通过十多年的成长,目前已成为亚洲独有的“长青基金”(Evergreen Fund)模式。追溯高瓴集团过往的投资标的,经营稳健、每年保持稳定增长、具有伟大格局观的企业,成为了高瓴创始人张磊及其投资团队权衡是否伴随其共同成长,并成为其长期合伙人的重要评价标准。张磊认为,目前对于高瓴来说要做好“哑铃”两端的布局。一端是创新的渗透。创新已不仅仅局限在消费互联网领域,而是向生命科学、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广泛的领域渗透。工业4.0,人工智能,生命科学,都刚刚开始也都存在大量机会,所以一定要抓住创新。另一端就是传统企业的创新转型,高瓴帮助全球的传统企业应用科技创新做转型,向更高效率、更精细化管理的方向演变,与企业共同去创造价值。

高瓴集团最长期的商业伙伴之一美的集团曾面临着互联网热潮来袭、消费升级、成本优势丧失、海外市场冲击等多个问题困扰。传统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 在峰会上,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认为,制造业转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而不是追逐热点的投机或短期行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就是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状态的转换——转换业务方向、重塑商业模式、建立新的增长方式和盈利能力。他还表示,“互联网+”在中国拥有载体优势,也是中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凭借。但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根本还是依靠技术创新,只依靠“互联网+”并不能拯救中国制造业。
看长期,不追逐热点,同时,需要考验企业家适应外部变化和打造创新型组织的能力,这与高瓴的价值观高度一致。张磊认为,创新并不仅仅发生在技术层面,更重要的还在于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与文化创新。而具有伟大格局观的企业家精神是整个产业和经济发展中最为稀缺的精神,它可以带领企业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抓住本质,从而建立结构性竞争优势,修筑企业真正的护城河。
布局创新领域 资本加速产业升级
无论传统行业还是前沿科技,对于创新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而各行业的创新更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此次峰会特别聚焦生命科学、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创新的最前线,分享了这些领域内最新鲜的思维与成果,展现以及它们可能如何改变甚至颠覆传统的商业逻辑。
在生命科学领域,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借助于中国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以信达生物、百济神州、信立泰药业为代表的医药科技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研发投入增长迅速、赶超势头强劲。由于原研药的研发通常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因此需要大规模资金不断投入,作为这三家企业的重要投资者之一,坚守长期价值投资的高瓴集团则从早期开始就进行了持续的投资。
高瓴集团合伙人易诺青表示长期投资能够为企业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使得高瓴集团能够参与到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与企业一同成长。以高瓴投资的百济神州为例,从很早期就开始进行,包括几轮股权融资,到2016年初百济神州逆向赴美上市,直到现在也依然在持续投入,这也展示了高瓴集团希望看到长期的资金支持能够产生更加有价值的创新成果的决心。
近来,国家法规的改革,特别是最近医保目录的更改,让很多创新型药物进入了国家和地方的医保。受政策鼓舞,中国整个生物医药板块投资环境的改变,中国特色医药研发之路正在积极探索中。三家企业作为中国本土创新医药企业的先驱,表示将把握行业发展的机遇,推动企业技术和结构的全面创新。
随着苹果siri、微软小冰等应用的上线以及Alpha Go 60连胜的战绩横扫世界各路顶尖棋手,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据了解,全球目前已有数千亿美金投入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工智能技术被科研工作者普遍视作一种新生态,它作为像互联网一样的介质,将会逐渐渗入到包括零售、金融、医疗健康、教育、交通出行、政府公共事务等各个领域,创造无法估量的巨大市场空间。
在人工智能论坛中,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徐波、地平线机器人技术创始人兼CEO余凯、美团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穆荣均、蔚来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秦力洪4位专家一致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将不断拓展技术以及商业应用的边界。
高瓴合伙人洪婧表示,全球来看,很多创新领域已经进入“无人领航”的阶段,而中国依靠后发优势,学习发达国家的增长机遇正面临减少,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引领中国未来的关键。从成本替代到业务模式创新,再到技术引领型创新,中国企业前沿技术的发展和年轻开放的心态,使其有机会参与乃至引领新一轮世界级创新。
在金融科技论坛中,高瓴董事总经理刘杰分享了高瓴对于“金融科技”这一概念的理解,提出金融科技的实质是科技与金融服务的结合,这其中的关键在于科技能否进入金融业的核心。英国保险巨头英杰华集团和腾讯的嘉宾则从金融科技的运用层面出发,解读了金融业务如何更好地利用技术,分享了双方在实践中获取的经验。今年1月份,高瓴与英杰华及腾讯宣布达成协议,三方将于香港发展以数字保险为主的保险公司。这也是继2015年高瓴宣布与百度共同发起百安保险之后在保险行业的又一布局。
秉持长期结构价值投资 高瓴集团让价值投资在中国落地开花
高瓴集团一直秉持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理念,致力于寻找具有真正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也希望成为人才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将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在中国发扬光大。在此次峰会上,高瓴集团又一人才挖掘与培育平台——高礼价值投资研究院成立。该研究院由耶鲁大学的首席投资官、“机构投资教父”大卫·史文森担任名誉理事长,旨在携手国内外投资巨匠和实业领袖,致力于为中国培养价值投资的中坚力量,推动价值投资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与应用,并促进中国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共同繁荣。
高瓴集团创始人兼CEO张磊作为高礼价值投资研究院和高礼研究院的双料理事长,还在峰会上介绍了高瓴的“未来卓越青年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又能够给企业培养未来的领导者,为企业创造价值。“希望我们和企业家一起,帮助这些年轻人做一个多元融合、跨界的创新型未来大学,一起做时间的朋友。”
事实上早在2011年,张磊就在中国人民大学捐建成立了高礼研究院,并联合众多商界领袖和行业专家一起推动发展,现已成为蜚声全球著名大学和企业的顶端青年领袖人才培养平台。
创新的核心在于人才和应用,高瓴正在用资本的力量成为嫁接人才高地与应用高地的桥梁。通过寻找具有伟大格局观的企业家,并愿意做企业家的超长期伙伴,帮助他们释放能量、实现梦想,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