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8年3月17日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科技创新与新商业革命”分组会上,兼具投资人和企业管理者双重身份的张磊,分享了他所理解并实践的企业创新与科技赋能理念。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于3月24日在钓鱼台国宾馆拉开帷幕。这是“两会”后首个国家级大型国际论坛,也是中国政府高层领导、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之间重要的对话平台。3月24日举办的经济峰会“科技创新与新商业革命”分组会,由高瓴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主持,与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强生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戈尔斯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美国安利公司总裁德·狄维士、美国UL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伟廉仕以及英国英杰华保险公司首席执行官麦智信等对话嘉宾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大背景,共同探讨了新商业革命下的技术与创新和包括新零售在内的新商业模式对全球商业基础设施的发展提出的要求,以及政府和市场如何各司其职,推动这场变革为社会谋求更大的共同福利。

张磊表示,高瓴创办伊始就投资了很多互联网新经济的代表性企业,可以说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始终贯穿高瓴的发展,并且这十几年来,对科技创新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思考并产生新的理解。以他提出的“科技创新2.0”观点为例,他认为靠商业模式取巧和创新的“创新1.0”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进入了比拼原发科技创新、硬科技实力的“科技创新2.0”时代,进入这个时代,科技创新扮演的不再是过去商业模式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颠覆者角色,而是化身为一个赋能者与和谐再造者,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更多人搭上科技的快车。在张磊的引导下,分组会现场讨论热烈,精彩观点迭出。
围绕现有的行业领袖如何应对新商业革命的挑战为议题,张磊请参与分组会的企业嘉宾从行业大环境、业务以及企业管理和文化的角度,分享了他们眼中优秀的企业应该如何面对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挑战,维持自身的创新能力。
戈尔斯基表示,大公司容易犯的毛病是经常觉得自己的主意是最好的,但实际上,比如对强生来讲,企业真正的注意力应该是放在弄清楚什么是患者和顾客最需要的,然后调动所有的资源——不管是通过自己研发还是通过外部并购——去满足这种需求。如果不这么做,企业离被颠覆就不远了。麦智信从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的角度切入,讲述了选择合适的伙伴、合作共赢的重要性,他带领的英国保险巨头英杰华集团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也非常强调创新。
伟廉仕则表示,创新归根结底在于企业的文化,很多时候初创的企业比行业领袖更善于创新,是因为初创企业的管理人更容易展示和在公司推广企业家精神。关于这一点,作为中国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高瓴的掌舵人,张磊表示,在同无数企业家接触的过程中,他总结出企业创新最关键的两点:首先要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其次要有好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既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家文化(family culture)也不是时刻提心吊胆、视身边所有人为竞争对手的狼文化(wolf pact culture)。好的企业文化应该是运动员文化(sportsmanship),有运动员的比赛精神,有运动队的协作精神,失败之后能站起来,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
围绕张磊提出的科技赋能传统企业的观念,狄维士也表示,好的科技和应用与人之间应该形成伙伴关系,不能因为科技进步了就把人抛在后面。这一点同张磊以高瓴牵头收购百丽、带领百丽12万员工共享科技进步成果的理念如出一辙。
在教育体系如何培养人才和政府如何鼓励创新方面,周其仁教授和李萌副部长分别作了发言,从人才科研教育和政府政策的角度,阐述了进军知识和科研领域“无人区”的重要性和路径。李萌副部长谈到,政府在支持创新方面,一方面力挺前沿科学探索,成立自然科学基金,向“无人区”派出侦察兵探路,建立深海空间站和空间在轨服务系统;另一方面,施行保护个人和企业的知识产权、鼓励创新的政策,积极引导和支持新的产业变革。
分组会现场气氛活跃,主持人和嘉宾之间也互动频繁。讨论接近尾声时,作为主持人的张磊归纳了参会嘉宾的发言,总结到:在科技创新和新商业革命的浪潮中,人的因素不应被遗忘,企业家精神不应缺位,而好的企业家同时也会是一个教育家,能够用积极创新的态度与实践启发和鼓舞他人。未来的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是全面开放、互利共赢的发展。企业家推动传统行业和商业模式的转型,就是不断增强对新技术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结合开放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实现真正地科技赋能与价值创造。